聯(lián)系方式
- 沭陽縣景春綠化苗木場
- 聯(lián)系人:周永春
- 所在地:江蘇 沭陽
- 地 址:江蘇省沭陽縣堰下村花木區(qū)62號
- 手 機:13218912815
- 電 話:0527-83397340
- 認 證:
樸樹:落葉喬木,高達20米;樹皮灰褐色,光滑不開裂,枝條平展。當年生小枝密生毛。葉質較厚,闊卵形或圓形,中上部邊緣有鋸齒;三出脈,側脈在六對以下,不直達葉緣,葉面無毛,葉脈沿背疏生短柔毛。 形態(tài)特征 葉柄長約1厘米。花雜性同抹;雄花簇生于當年生枝下部葉腋;雌花單生于枝上部葉腋,1—3朵聚生。核果近球形,單生葉腋,紅褐色,直徑4—5毫米;果柄等長或稍長于葉柄;花期4月,果熟期10月。核果近球形,熟時橙紅色,核果表面有凹點及棱背,單生或兩個并生。 分布 多生于平原耐蔭處;分布淮河流域、秦嶺以南至華南各省區(qū),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區(qū),村落附近習見。 園林用途: 樸樹樹冠圓滿寬廣,樹蔭濃郁,*適合公園、庭園作庭蔭樹。也可以供街道、公路列植作行道樹。城市的居民區(qū)、學校、廠礦、街頭綠地及農(nóng)村“四旁”綠化都可用,也是河網(wǎng)區(qū)防風固堤樹種。亦可作村莊景材料。 其他用途 莖皮為造紙和人造棉原料;果實榨油作潤滑油;根皮入藥,治腰痛、漆瘡;對二氧化硫、氯氣等有毒氣體的抗性強。 木樹堅硬,可供工業(yè)用材;莖皮纖維強韌,可作繩索和人造纖維;根、皮、嫩葉入藥有消腫止痛、解毒治熱的功效,外敷治水火燙傷;葉制土農(nóng)藥,可殺紅蜘蛛。樹皮含淀粉、粘腋質。 繁殖培育:播種繁殖。育苗期要注意整形修剪,以養(yǎng)成干形通直、冠形美觀的大苗。 樸樹能播報天氣 安徽省和縣有一棵400多歲的樸樹,它可以預報當?shù)匾荒甑臍夂驙顩r。該樹如果在谷雨前發(fā)芽,當年將雨水大,易有澇災;如果和其他樸樹一樣,按時令發(fā)芽,樹葉有疏有密,則當年基本上風調雨順;如果推遲發(fā)芽,葉子又少又稀,則預示當年有旱情,發(fā)芽時間越遲,旱情越重。當?shù)厝硕挤Q這棵樹為“氣象樹”。
溫馨提示: 以上是關于【樸樹種子】的詳細介紹, 產(chǎn)品由沭陽縣景春綠化苗木場為您提供,如果您對沭陽縣景春綠化苗木場產(chǎn)品信息感興趣可以聯(lián)系供應商 ,您也可以查看更多與【樸樹】相關的產(chǎn)品!
- 江蘇省沭陽縣景春綠化苗木場,是經(jīng)工商部門注冊、園林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正規(guī)綠化企業(yè) ,坐落于交通便利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千古美人虞姬的故里,被譽名為“中國花木之鄉(xiāng)”“*綠化千佳村”的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(zhèn)堰下村。 本場地處蘇北黃淮平原,東鄰連云港,南靠淮安,西接徐州,北近山東臨沂,緊鄰205國道,新長鐵路,京滬高速,交通十分便利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是溫帶北緣,也是花木培植的中轉基地,該基地風景怡人,規(guī)模宏大,民風淳樸,治安良好,更是蘇北地區(qū)*大的花卉苗木批銷集散基地,苗木占地總面積達35*。 經(jīng)營苗木品種達800余個,主要繁育推廣各類園林造景必需的*二*保護樹種,以及各類新優(yōu)彩葉樹種、行道樹、花灌木、喬木、色塊類、綠籬類、觀賞竹類、花卉盆景類、花籬類、刺籬類、地被類、草坪類、節(jié)日草花等共達23大類,苗木品種*且不斷推出新品種,產(chǎn)品多適應北方、西部氣候寒冷、煙堿性土壤,土質干旱等惡劣的自然環(huán)境 >>詳情
- 主營產(chǎn)品:綠化苗木,草種,,,,
- 企業(yè)類型:私營企業(yè)
- 員工人數(shù):8-12
- 成立時間:2009-1
樸樹形態(tài)特征:樸樹與四蕊樸的主要區(qū)別點在于:樸樹的葉多為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但不帶菱形,基部幾乎不偏斜或僅稍偏斜,先端尖至漸尖,但不為尾狀漸尖,時質地也不及前一亞種那樣厚;果也較小,一般直徑5~7毫米,很少有達8毫米的;落葉喬木。花期3~4月,果期9~10月。
四蕊樸喬木,高達30米,樹皮灰白色;當年生小枝幼時密被黃褐色短柔毛,老后毛常脫落,蕁麻目去年生小枝褐色至深褐色,有時還可殘留柔毛;冬芽棕色,鱗片無毛。葉厚紙質至近革質,通常卵狀橢圓形或帶菱形,長5~13厘米,寬3~5.5厘米,基部多偏斜,一側近圓形,一側楔形,先端漸尖至短尾狀漸尖,邊緣變異較大,近全緣至具鈍齒,幼時葉背常和幼枝、葉柄一樣,密生黃褐色短柔毛,老時或脫凈或殘存,變異也較大。
果梗常2~3枚(少有單生)生于葉腋,其中一枚果梗(實為總梗)常有2果(少有多至具4果),其它的具1果,無毛或被短柔毛,長7~17毫米;果成熟時黃色至橙黃色,近球形,直徑約8毫米;核近球形,直徑約5毫米,具4條肋,表面有網(wǎng)孔狀凹陷。
生長習性:樸樹多生于平原耐蔭處;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區(qū),村落附近習見。
多生于路旁、山坡、林緣,海拔100~1500米。
喜光,適溫暖濕潤氣候,適生于肥沃平坦之地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有一定耐干能力,亦耐水濕及瘠薄土壤,適應力較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