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云南西北部至中部(維西、中甸、德欽、大理、麗江、祿勸)、西藏(折拉山口西側(cè))、四川西南部(木里、九龍、西昌)和甘肅南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植株高5-20(-26)厘米,無毛。鱗莖狹卵形,上端延長、開裂?;~3-7枚,寬約1毫米;莖生
葉狹條形,長1-3厘米,寬約1毫米?;ㄍǔ味漤斏粌?nèi)外花被片相似,近狹倒卵狀矩圓形,長9-13毫米,寬3-4 毫米,先端鈍,黃色或綠黃色,基部無凹穴或毛;雄蕊長為花被片的3/5-2/3,花絲無毛或疏生短柔毛;子房狹橢圓形,長約3毫米,花柱與子房近等長,柱頭稍膨大。蒴果狹倒卵狀矩圓形,長約15毫米,寬約4毫米。種子近狹卵狀條形,有3條縱棱,長約2.5毫米,一端有短翅。花期5-7月,果期8月[1]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3400-4800米的山坡、草地或疏林下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