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 | 資訊 | 商人 | 設計 | 園藝 | 景觀 | 商 | 供應庫 | 求購庫 | 產(chǎn)品庫 | 黃頁 | 會展 | 其 | 園林論壇 | 植物庫 | 圖書 | 搜索 | 傳媒 | 建站 | ||
訊 | 工程 | 古建 | 資材 | 氣象 | 植保 | 務 | 招投標 | 網(wǎng)交會 | 產(chǎn)品報價 | 人才 | 它 | 園林通典 | 服務指南 | 論文 | 法規(guī) | 調查 | RSS |


學 名:Bambusa blumeana J. A. et J. H. Schult. F.
別 名:
科:禾本科 屬:簕竹屬
產(chǎn)地分布:
我國福建、臺灣、廣西、云南等省區(qū)均已栽培,原產(chǎn)印度尼西亞(爪哇島)和馬來西亞東部,在菲律賓、泰國、越南均有栽培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竿高15—24米,直徑8—15厘米,尾梢下彎,下部略呈“之”字形曲折;節(jié)間綠色,長25—35厘米,幼時于上半部疏被棕色貼生刺毛,老則光滑無毛,竿壁厚2—3厘米;竿中下部各節(jié)均環(huán)生短氣根或根點,并于籜環(huán)之上下方均環(huán)生有一圈灰白色或棕色絹毛;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節(jié)開始,下部各節(jié)常僅具單枝,且其上的小枝常短縮為彎曲的銳利硬刺,并相互交織而成稠密的刺叢,竿中部和上部各節(jié)則為3至數(shù)枚簇生,主枝顯著較粗長?;X鞘遲落,背面密被暗棕色刺毛,干時縱肋隆起,先端作寬拱形或下凹,兩側的頂端各高聳一小尖頭;籜耳近相等或稍不相等,線狀長圓形,常外翻而呈新月形,邊緣密生淡棕色波曲狀粗長繼毛;籜舌高4—5毫米,條裂,邊緣被流蘇狀毛;籜片卵形至狹卵 形,常外翻,背面被糙硬毛,腹面密生暗棕色小刺毛,先端漸尖具硬尖頭,基部略作圓 形收窄后即向兩側平展而成籜耳;籜片基部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2/5,邊緣近基部被纖 毛。末級小枝具5—9葉,葉鞘肋紋隆起,背部的上方被短硬毛,外緣一側被短纖毛;葉 耳微小或缺,鞘口繼毛常不存在或有時僅2—3條波曲狀短縫毛;葉舌近截形,低矮,邊 緣微齒裂并被細長纖毛;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,長10—20厘米,寬12—25毫米,兩表面均粗糙,近無毛,惟下表面的基部常被稍密的長柔毛,先端漸尖而具粗糙鉆狀尖頭,基部近圓形或近截形。假小穗2至數(shù)枚簇生于花枝各節(jié);小穗線形,帶淡紫色,長 2.5—4厘米,寬3—4毫米,含小花4-12朵,其中2—5朵為兩性花;穎2,長約2毫 米,無毛;外稃卵狀長圓形,長6—9毫米,寬2.5—4毫米,背面無毛,具9—11脈,先 端尖,邊緣無毛;內稃長約7毫米,寬約1.8毫米,具2脊,脊上密被纖毛,脊間具3脈, 脊外亦各具3脈,先端呈二叉狀;花絲分離,長6—7毫米,花藥黃色,寬線形,長3— 4毫米;子房瓶狀,長1.2—2毫米,花柱短,柱頭3分,羽毛狀。筍期6—9月,花期 春季(但11月中旬亦可見開花)。
生長習性:
多種植在海拔300米左右的河流兩岸和村落周圍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內容: | |
關于我們 | 客戶服務 | 服務條款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免責聲明 | 設為首頁 | 添加收藏 | 友情鏈接 | 重點扶持 | 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