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于云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(qū)。越南、緬甸、印度也有分布。模式標本采自印度東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小喬木,高達8米。葉排成兩列,披針狀條形,通常直伸,稀微彎,長3-4厘米,寬2.5-4毫米,下部稍寬,上部漸窄,先端漸尖,基部近圓形,上面深綠色,中脈隆起,下面中脈微明顯,兩側淡綠色,新鮮時微具白粉,干后易脫落。雄球花6-8聚生成頭狀,徑約6毫米,總梗細,長約5毫米,基部及總梗上有10多枚苞片,每一雄球花基部有1枚三角狀卵形的苞片,雄蕊7-13枚,各有3-4個花藥,花絲短。種子倒卵圓形,長約3厘米。花期2-3月,種子8-10月成熟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木材堅實,可作農(nóng)具及工藝等用。葉、枝、種子、根可提取多種植物堿,對治療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療效。可作庭園樹種。
病蟲害防治